脓性骨髓炎通常是指细菌感染骨骼并引发化脓性炎症的疾病。
脓性骨髓炎主要由化脓性细菌侵入骨髓所致。这些细菌多通过血行传播,先在身体其他部位形成感染病灶,如疖、痈等,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后,随着血流到达骨骼并在局部定植繁殖。也可因开放性骨折、手术感染等直接途径,使细菌直接侵入骨髓引发炎症。
在发病过程中,早期骨髓腔内会出现炎性充血、渗出,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随后组织坏死、液化形成脓肿。脓肿可向周围蔓延,破坏骨皮质、骨膜,严重时会影响骨骼的血液供应,导致骨质破坏、死骨形成。若病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炎症可长期存在,形成慢性骨髓炎,出现窦道经久不愈、反复流脓等症状。
日常需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积极预防皮肤感染性疾病,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对于存在开放性伤口的情况,要及时进行规范处理,避免细菌侵入。一旦身体出现感染症状,如发热、局部红肿疼痛等,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防止感染扩散引发脓性骨髓炎。若不幸患病,务必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促进病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