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梗与腔梗在发病机制、病灶大小、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
1. 发病机制:脑梗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中断,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腔梗则多因长期高血压等因素,使脑部深穿支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动脉硬化性病变,进而导致血管闭塞,形成小的梗死灶。
2. 病灶大小:脑梗病灶范围较大,可累及多个脑叶或脑组织区域;腔梗病灶相对较小,直径一般在20毫米以下,多位于脑深部白质、基底节等部位。
3. 临床症状:脑梗症状往往较为严重,可出现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腔梗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也多表现为轻微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
4. 影像学表现:脑梗在CT或MRI上表现为较大的低密度或异常信号影;腔梗在影像学上呈现为多个散在的、较小的低密度或异常信号灶。
5. 治疗方法:脑梗治疗需根据发病时间窗,采取溶栓、取栓、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等综合治疗措施;腔梗治疗主要以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预防复发为主,同时可适当给予改善脑代谢药物。
日常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定期体检监测指标变化。严格按照医生嘱咐规律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出现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