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痛可能是姿势不良、腰部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 姿势不良:长期弯腰、久坐、久站等不良姿势会使腰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引发腰背痛。应及时纠正不良姿势,定时起身活动,进行腰部伸展运动,如站立位体前屈、左右侧屈等,每次保持 15 - 30 秒,重复 5 - 10 次,还可通过热敷、按摩等物理方式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
2. 腰部肌肉劳损:腰部肌肉长期反复受力、过度劳累导致损伤。可进行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疼痛部位,每次 15 - 20 分钟,每天 3 - 4 次;按摩放松肌肉,由专业人员操作。遵医嘱用药,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云南白药膏、活血止痛胶囊,按说明书使用以减轻疼痛、促进恢复。
3.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退变、损伤等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引起疼痛。急性期需卧床休息,进行牵引治疗,增加椎间隙宽度,减轻对神经的压迫。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甲钴胺片、腰痛宁胶囊,缓解疼痛、营养神经。保守治疗无效时考虑手术。
4. 腰椎骨质增生:随年龄增长,腰椎椎体出现骨质增生刺激周围组织。可通过针灸、理疗改善症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疼痛明显时,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抗骨增生片、万通筋骨贴,减轻炎症、缓解疼痛,日常避免腰部过度负重。
5. 强直性脊柱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脊柱。需进行功能锻炼,如游泳、小飞燕等运动,增强脊柱稳定性。遵医嘱使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甲氨蝶呤片、艾瑞昔布片,控制病情发展、减轻疼痛,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腰部过度劳累和受寒,选择合适的床垫和座椅,适度进行腰部锻炼,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