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肿检查可涉及肾内科、心内科、内分泌科、皮肤科等。
1. 肾内科:肾脏疾病是导致浮肿较为常见的原因。当肾脏功能受损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大量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从而引发浮肿。常见病症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除浮肿外,可能伴有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症状。通过检查尿常规、肾功能、肾脏超声等项目,有助于明确肾脏是否存在病变以及病变的程度。
2. 心内科:心功能不全时,心脏泵血功能减弱,静脉回流受阻,可出现下肢、眼睑等部位的浮肿。尤其是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更容易导致全身性浮肿。患者可能伴有呼吸困难、乏力、心悸等症状。一般需要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BNP脑钠肽等检查,以评估心脏功能和结构,判断是否存在心脏疾病引发的浮肿。
3. 内分泌科:内分泌失调也可能引起浮肿。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代谢减慢,黏液性物质在皮下积聚,出现非凹陷性浮肿。患者常伴有乏力、怕冷、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通过检测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如 TSH促甲状腺激素、F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游离甲状腺素等,可明确是否存在内分泌异常导致的浮肿。
4. 皮肤科:某些皮肤疾病也会出现浮肿表现,如血管性水肿,这是一种局限性、暂时性、无痛性的皮下或黏膜下水肿。通常由过敏等因素引起,可能伴有瘙痒、红斑等症状。医生一般通过观察皮肤症状、询问病史,并进行过敏原检测等相关检查来诊断。
出现浮肿症状后,应及时就医检查。在等待检查结果和接受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当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饮食上,减少盐分摄入,避免加重水肿。同时,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后续检查和治疗,以便尽早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