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的治疗方法有盆底肌训练、药物治疗、膀胱训练、电刺激疗法、手术治疗等。
1. 盆底肌训练:对于老师尿失禁情况,盆底肌训练可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支撑膀胱和尿道,提高控尿能力。通过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如中断排尿动作般进行练习,每次收缩持续5 - 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天进行3组,每组10 - 15次,长期坚持能有效改善尿失禁症状。
2. 药物治疗:遵医嘱用药度洛西汀肠溶片、托特罗定片、索利那新胶囊,这些药物可作用于神经系统或膀胱肌肉。度洛西汀能调节神经递质,增强尿道括约肌功能;托特罗定和索利那新可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减少不自主的膀胱收缩,从而缓解尿失禁症状。
3. 膀胱训练:通过规律的排尿时间安排,逐渐增加膀胱容量和控制排尿能力。可先每隔1.5 - 2小时排尿一次,之后根据情况逐渐延长间隔时间,同时抑制尿急冲动,提高膀胱的耐受性,改善尿失禁状况。
4. 电刺激疗法:利用电极刺激盆底神经和肌肉,增强盆底肌肉收缩力和神经调节功能。将电极放置在阴道或直肠内,给予适当的电刺激,促使盆底肌肉规律收缩,改善尿道括约肌功能,进而减轻尿失禁症状。
5.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尿失禁,手术是一种选择。如尿道中段无张力吊带术,通过植入吊带支撑尿道,增加尿道阻力,从而控制尿液流出,有效解决尿失禁问题。
日常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课间适当活动,减轻腹部压力。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因身体疲劳导致的尿失禁加重。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防止泌尿系统感染,以免影响尿失禁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