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能走了可通过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功能性训练等进行锻炼。
1. 关节活动度训练:进行骨折部位相邻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如屈伸、旋转等动作,循序渐进增加活动范围,以恢复关节灵活性,防止关节粘连僵硬。
2. 肌肉力量训练:从等长收缩训练开始,即肌肉收缩但关节不活动,如腿部骨折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之后逐渐过渡到等张收缩训练,如使用弹力带或哑铃进行抗阻训练,增强肌肉力量。
3. 平衡训练:先在稳定的平面上进行静态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逐渐过渡到动态平衡训练,如在平衡垫上行走,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4. 步态训练:先在平行杠内进行,练习正确的迈步姿势、步幅和节奏,逐渐过渡到使用助行器或拐杖行走,最后独立行走。
5. 功能性训练:根据个人日常活动需求,进行针对性训练,如上下楼梯、蹲下站起等,提高身体的功能性和协调性。
骨折能走后的锻炼需逐步推进,不可急于求成。锻炼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若出现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同时,要保持耐心和坚持,遵循医生的康复建议,以促进身体更好地恢复,早日回归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