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股骨头坏死特点有发病年龄、症状表现、病因、影像学特征、预后等。
1. 发病年龄:多发生于3 - 12岁儿童,以4 - 8岁最为常见,此阶段儿童骨骼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时期,股骨头血供相对薄弱,易因多种因素影响而出现坏死。
2. 症状表现:早期常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部分患儿会诉膝关节或髋关节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钝痛。随着病情进展,跛行和疼痛会逐渐加重,髋关节活动受限,尤其是外展、内旋活动。
3. 病因:主要病因包括创伤,如髋关节脱位、股骨颈骨折等损伤影响股骨头血供;其次是先天因素,如髋臼发育不良等导致髋关节生物力学异常;还有激素应用、感染等因素也可能引发。
4. 影像学特征:X线早期可见股骨头骨骺密度增高,骨纹理紊乱;随后出现骨骺扁平、碎裂;CT能更清晰显示股骨头骨质结构改变;MRI对早期诊断敏感,可发现骨髓水肿、股骨头缺血等改变。
5. 预后:小儿骨骼具有较强的修复和重塑能力,若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多数患儿可获得较好预后,股骨头形态和功能有望恢复,但部分患儿可能遗留髋关节畸形、功能障碍等问题。
小儿股骨头坏死治疗过程中,家长需注意让患儿减少髋关节负重活动,保证充足休息。按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关注患儿心理状态,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其积极面对疾病,促进身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