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征兆有腰部疼痛、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肌肉力量减弱、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1. 腰部疼痛:这是最为常见的早期征兆,多表现为下腰部的钝痛或酸痛,在长时间站立、久坐、弯腰劳作后疼痛会加重,适当休息后可缓解。疼痛可能会在不经意的动作,如咳嗽、打喷嚏时突然加剧,这是由于腹压增加,对腰椎间盘产生更大压力所致。
2. 下肢麻木:随着病情发展,部分患者会出现下肢麻木症状,多从臀部开始,逐渐向下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甚至足部。麻木感通常是由于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导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引起。
3. 间歇性跛行: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会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需要停下来休息片刻后才能继续行走,但行走不远症状又会再次出现。因为行走时椎管内压力增高,加重了对神经的压迫。
4. 肌肉力量减弱:突出的椎间盘持续压迫神经,会影响神经对肌肉的支配,导致相关肌肉力量减弱。比如,患者可能会感到抬腿、踮脚尖等动作变得吃力,严重时会影响正常行走。
5. 大小便功能障碍:较为少见但严重的早期征兆,当突出的椎间盘压迫马尾神经时,可能会出现大小便失禁或排便、排尿困难等情况,这往往提示病情已经发展到较为严重的阶段。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弯腰、久坐,适当进行腰部锻炼,增强腰部肌肉力量。一旦出现上述早期征兆,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诊断并接受规范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