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肠癌的放射反应有皮肤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等。
1. 皮肤反应:放疗过程中,照射区域皮肤会出现不同程度变化。初期可能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类似晒伤;随着放疗进展,皮肤可能出现色素沉着,颜色加深,还会有干性脱皮现象,严重时会发展为湿性脱皮,出现皮肤破损、渗液,增加感染风险。
2. 胃肠道反应:放疗会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恶心、呕吐症状,食欲也会明显下降。还常出现腹泻,每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改变,严重腹泻会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另外,部分患者会有腹痛症状,程度轻重不一。
3. 骨髓抑制:放疗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使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血细胞数量减少。白细胞减少会削弱机体抵抗力,增加感染几率;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容易出现出血倾向;红细胞减少则会引发贫血,使人感到乏力、头晕。
4. 放射性膀胱炎: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患者排尿次数明显增多,且排尿时有疼痛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血尿,尿液中带有血丝或血块。
5. 放射性直肠炎:患者会出现里急后重感,总有便意却排便不畅。还会有便血症状,粪便中混有血液,严重时可出现直肠黏膜糜烂、溃疡。
直肠癌放疗期间,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照射部位受刺激。饮食上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食物,以减轻胃肠道负担。出现不适症状及时与医生沟通,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以降低放射反应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