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底部骨折的应对方法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药物辅助、定期复查等。
1. 保守治疗:适用于骨折移位不明显、稳定性较好的情况。通过使用石膏、支具等进行外固定,限制骨折部位的活动,为骨折愈合创造稳定环境。固定期间需注意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及皮肤状况,防止出现压疮等并发症。
2. 手术治疗:对于骨折移位明显、累及关节面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常需采取手术治疗。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使用钢板、螺钉等器械将骨折断端准确复位并固定,促进骨折愈合,尽可能恢复骨骼原有结构和功能。
3. 康复训练:在骨折治疗的不同阶段,需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早期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防止肌肉萎缩;中期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后期加强肢体负重及功能锻炼,以恢复正常运动功能。
4. 药物辅助:可根据病情使用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如骨肽等,帮助增强骨细胞活性,加速骨折愈合进程。疼痛明显时,可合理使用止痛药物缓解症状。
5. 定期复查:治疗期间需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根据复查结果,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骨折顺利愈合。
基底部骨折治疗后,日常生活中要多休息,避免过早过度活动骨折部位,防止二次损伤。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促进骨折愈合。同时,务必严格按照医生嘱咐进行治疗和康复,如有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