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折愈合过程包括血肿炎症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板形成塑形期等。
1. 血肿炎症机化期:骨折后,骨髓腔、骨膜下及周围组织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数小时后血肿发生凝固。同时,骨折断端因血供中断,部分骨细胞坏死,血肿及坏死组织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吞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从四周侵入,逐步清除机化血肿,形成肉芽组织并转化为纤维组织,使骨折断端初步连接,这一过程约在骨折后2周完成。
2. 原始骨痂形成期:骨内、外膜增生,新生血管长入,成骨细胞大量增生,合成并分泌骨基质,使骨折端附近形成骨样组织,逐渐骨化形成新骨,即膜内成骨。骨折断端间及髓腔内的纤维组织逐渐转化为软骨组织,并随软骨细胞增生、钙化而骨化,即软骨内成骨,形成连接骨痂。这些骨痂不断钙化加强,当其达到足以抵抗肌肉收缩及剪力和旋转力时,则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一般约需4 - 8周。
3. 骨板形成塑形期:原始骨痂中新生骨小梁逐渐增粗,排列逐渐规则和致密。骨折端的坏死骨经破骨和成骨细胞的侵入,完成死骨清除和新骨形成的爬行替代过程。随着肢体活动和负重,应力轴线上的骨痂不断得到加强,应力轴线以外的骨痂逐渐被清除,骨髓腔重新沟通,恢复骨的正常结构,这一过程需8 - 12周。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在骨折恢复期间,要注意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早活动导致骨折移位影响愈合。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为骨折愈合提供充足营养。同时,务必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