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后遗症包括局部疼痛、出血、感染、损伤周围组织、麻醉不良反应等。
1.局部疼痛:骨髓穿刺后,穿刺部位通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这是较为常见的现象。疼痛一般在穿刺后的几天内逐渐减轻,多数人可通过适当休息缓解,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
2.出血:穿刺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局部少量出血,尤其是凝血功能较差的患者。少量出血通常能自行止血,若出血较多,需及时压迫止血或采取其他止血措施。
3.感染:虽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可降低感染风险,但仍有发生感染的可能。感染可能表现为穿刺部位红肿、发热、疼痛加剧等,严重时可能引发全身性感染症状,需及时就医治疗。
4.损伤周围组织:在穿刺过程中,若操作不当,可能会损伤周围的神经、血管或其他组织。不过这种情况较为罕见,专业医生操作时会尽量避免此类损伤。
5.麻醉不良反应:如果穿刺时使用了麻醉剂,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麻醉不良反应,如过敏、头晕、恶心等。但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医生会在术前评估并做好相应准备。
骨髓穿刺后要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短时间内避免剧烈运动,多休息。若出现异常症状,如持续出血、严重疼痛、发热等,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