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骨质疏松的首选药物有双膦酸盐类、降钙素类、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钙剂和维生素 D 等。
1. 双膦酸盐类: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从而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常见药物有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阿仑膦酸钠服用方便,每周服用一次即可;唑来膦酸每年静脉注射一次,适合不能耐受口服药物的患者。
2. 降钙素类:可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和活性,减少骨量丢失,还能缓解骨痛。常用的有鲑降钙素、依降钙素等,通过皮下或肌肉注射给药,在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方面效果较好。
3.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能选择性地作用于雌激素的靶器官,在骨骼上表现出雌激素激动剂的活性,增加骨密度。代表药物雷洛昔芬,适用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防治。
4. 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能促进骨形成,增加骨密度,提高骨骼强度。特立帕肽是此类药物代表,需每日皮下注射,可有效治疗严重骨质疏松。
5. 钙剂和维生素 D: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基础用药。钙剂可补充钙元素,增加骨量;维生素 D 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提高血钙水平,促进骨的矿化。常用碳酸钙、枸橼酸钙等钙剂,以及维生素 D 制剂。
治疗骨质疏松需综合考虑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药物。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 D 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 D 合成。同时,务必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骨密度,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