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了药物性鼻炎可通过停用致鼻炎药物、使用鼻腔生理盐水冲洗、应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抗组胺药物、手术治疗等方法应对。
1. 停用致鼻炎药物:药物性鼻炎多因长期使用减充血剂等药物引发,停用相关药物能去除病因,减少药物对鼻黏膜的持续刺激,使鼻黏膜的生理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从而缓解鼻炎症状。遵医嘱停用如麻黄碱滴鼻液、萘甲唑啉滴鼻液等可能导致药物性鼻炎的药物,让鼻黏膜在无不良刺激的环境下自我修复。
2. 鼻腔生理盐水冲洗:通过冲洗可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及残留药物等,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保持鼻腔的清洁和湿润,改善鼻腔的通气功能,对药物性鼻炎的恢复有益。使用生理盐水,借助专业的鼻腔冲洗器,每日进行冲洗,将鼻腔内的不良物质冲出。
3. 应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此类药物能减轻鼻黏膜的炎症,缓解鼻黏膜的肿胀,降低鼻黏膜的敏感性,从而改善鼻塞、流涕等药物性鼻炎症状。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发挥抗炎效果。
4. 口服抗组胺药物:能有效减轻鼻黏膜的过敏反应,缓解鼻痒、打喷嚏等症状,对于药物性鼻炎引发的类似过敏表现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遵医嘱服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抑制组胺释放,减轻身体的过敏状态。
5.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鼻腔结构严重异常导致药物性鼻炎症状长期不缓解的情况,手术可纠正鼻腔结构畸形,改善鼻腔通气引流,为鼻黏膜恢复创造条件。在专业医生评估后,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鼻中隔矫正术等。
日常要注意避免再次使用可能诱发药物性鼻炎的药物,注意鼻腔的保护,避免接触过敏原及刺激性物质。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有助于鼻腔黏膜功能的恢复。定期复查,以便医生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