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引起咳嗽的原因有炎症刺激呼吸道黏膜、免疫反应引发气道高反应性、支原体侵犯呼吸道神经、产生毒素损伤呼吸道、影响呼吸道纤毛运动等。
1. 炎症刺激呼吸道黏膜:支原体感染人体后,会在呼吸道黏膜表面黏附、繁殖,引发炎症反应。炎症会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上的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后,会将信号传递给大脑的咳嗽中枢,从而触发咳嗽反射,以此来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病原体等异物。
2. 免疫反应引发气道高反应性:人体免疫系统在识别和对抗支原体感染时,会启动一系列免疫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等。这些炎性介质会使气道黏膜处于一种高敏感状态,即使是轻微的刺激,如冷空气、灰尘等,也容易引发气道平滑肌收缩,导致气道狭窄,进而引起咳嗽。
3. 支原体侵犯呼吸道神经:支原体除了对呼吸道黏膜造成损害外,还可能侵犯呼吸道的神经组织。当神经受到侵犯后,其正常的功能会受到影响,神经传导出现异常,使得咳嗽反射的阈值降低,更容易被触发,从而导致咳嗽症状的出现且可能持续存在。
4. 产生毒素损伤呼吸道:支原体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毒素,这些毒素会对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造成直接的损伤。细胞受损后,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破坏,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下降,同时也会刺激呼吸道产生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咳嗽症状。
5. 影响呼吸道纤毛运动:呼吸道纤毛具有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异物的重要功能。支原体感染后,可能会影响纤毛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纤毛的摆动频率和幅度发生改变,导致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有效地排出,积聚在呼吸道内,刺激呼吸道引发咳嗽,试图通过咳嗽将分泌物排出体外。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降低空气中病原体的浓度。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助于预防支原体感染及其引发的咳嗽。若出现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按时服药,以便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