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主要分类有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囊肿等。
1. 病毒性肝炎: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如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甲型和戊型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起病急,多能自愈;乙型、丙型和丁型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部分可转为慢性,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2. 脂肪性肝病:因脂肪在肝脏过度沉积所致,与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因素相关。分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可影响肝功能。
3. 酒精性肝病:长期大量饮酒引发,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逐渐进展至酒精性肝硬化,可伴有黄疸、腹水等症状。
4. 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脏细胞导致,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病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可出现乏力、黄疸、皮肤瘙痒等表现。
5. 肝囊肿:较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多为先天性,生长缓慢,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通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一般对肝功能影响较小,较大囊肿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引起不适。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避免高油高脂高糖食物,控制体重;避免酗酒,减少肝脏负担;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病毒性肝炎;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肝病问题。若已患病,需严格遵医嘱治疗,按时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