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孔肯雅热皮疹表现多样,有斑丘疹、疱疹、瘀点、紫癜、风团等。
1. 斑丘疹:最为常见,通常在发热后2 - 5天出现,可遍布全身,包括面部、颈部、躯干及四肢。颜色多为淡红色至鲜红色,大小不一,直径从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一般不融合,压之褪色,部分患者伴有瘙痒。
2. 疱疹:相对少见,多为清亮或淡黄色小水疱,疱壁较薄,易破溃,可孤立或簇集分布,常见于四肢、手足部位,有时也会出现在口腔黏膜。
3. 瘀点:为皮肤或黏膜下的出血点,直径小于2mm,呈针尖至针头大小,散在分布,按压不褪色,可出现在全身各处,以四肢和躯干较为明显。
4. 紫癜:出血面积比瘀点大,直径在3 - 5mm之间,表现为紫红色斑疹,不高出皮肤表面,同样按压不褪色,常与瘀点同时出现。
5. 风团:呈淡红色或苍白色的局限性水肿隆起,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迅速,消退也快,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消退后不留痕迹,伴有明显瘙痒。
基孔肯雅热皮疹症状因人而异,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断。患病期间要注意休息,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以防感染。饮食上宜清淡,多补充水分和营养。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复诊,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