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脚小趾骨折可通过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药物辅助、饮食调理等。
1. 保守治疗:若骨折移位不明显,关节面平整,可采取保守治疗。首先进行局部冷敷,能减轻肿胀与疼痛,每次冷敷15 - 20分钟,间隔1 - 2小时。之后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固定时间约4 - 6周,期间要避免患肢负重,防止骨折移位。
2. 手术治疗:当骨折移位明显、关节面破坏或为开放性骨折时需手术。手术方式有切开复位内固定等,通过钢板、螺钉等器械将骨折断端复位固定,促进骨折愈合,术后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3. 康复训练:在骨折固定期间,可进行脚趾的主动屈伸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拆除固定后,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如进行踝关节的屈伸、旋转活动,以及适当的负重训练,训练要循序渐进。
4. 药物辅助: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早期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如三七片等,促进肿胀消退;后期使用促进骨折愈合药物,如骨肽片等,加快骨折愈合进程。
5. 饮食调理:骨折恢复期间,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新鲜蔬果等,为骨折愈合提供充足营养物质,促进身体恢复。
脚小趾骨折后要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与康复。保持积极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恢复。定期前往医院复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及时调整治疗与康复计划。日常活动中注意保护受伤部位,防止二次受伤,确保骨折顺利愈合,最大程度恢复脚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