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降压药可能对身体产生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伤、影响血糖血脂代谢、导致低血压、引发过敏反应等影响。
1. 电解质紊乱:一些降压药如噻嗪类利尿剂,在促进尿液排出降低血压的同时,可能会使体内的钾、钠、氯等电解质随尿液丢失,引发电解质失衡,影响心脏、神经肌肉等正常功能,出现乏力、心律失常等症状。
2. 肝肾功能损伤:部分降压药需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长期服用可能增加肝肾负担,影响其正常功能。比如硝苯地平,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对肝脏转氨酶及肾脏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产生不良影响。
3. 影响血糖血脂代谢:某些降压药会干扰体内糖、脂代谢。如β受体阻滞剂,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还可能使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4. 导致低血压:降压药过量服用或患者对药物过于敏感时,可能使血压降得过低,引发头晕、黑矇甚至晕厥,影响脑部及其他重要脏器血液灌注。
5. 引发过敏反应:少数人服用降压药后可能出现过敏,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严重的过敏反应可危及生命。
服用降压药期间要定期监测血压、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等指标,根据身体状况和检查结果,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用药剂量和种类,切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保障用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