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心电图表现包括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 QRS 波群、T 波与主波方向相反、有完全性代偿间歇、QRS 波群时限增宽、ST 段改变等。
1. 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 QRS 波群:室性早搏的 QRS 波群提前出现,形态宽大畸形,时限通常大于 0.12 秒。这是由于心室肌的除极顺序异常,冲动并非沿正常的希氏束 - 浦肯野系统下传,而是通过心室肌细胞间缓慢传导,导致除极时间延长,QRS 波群形态改变。
2. T 波与主波方向相反:因室性早搏时心室复极顺序也发生改变,使得 T 波方向与 QRS 波群主波方向相反。这反映了心室肌复极过程的异常,与正常心肌复极情况不同。
3. 有完全性代偿间歇:在室性早搏后,往往会出现一个完全性代偿间歇。即包含早搏的两个窦性 P 波之间的时间,等于正常窦性 PP 间期的两倍。因为室性早搏的冲动逆行传入心房,恰逢窦房结处于不应期,使其节律未被打乱,仍按原有的周期发放冲动。
4. QRS 波群时限增宽:由于心室除极异常,室性早搏的 QRS 波群时限明显增宽,不同类型的室性早搏增宽程度可能有所差异,但总体都超出正常范围,反映心室除极过程的延迟和异常。
5. ST 段改变:室性早搏时 ST 段也常出现改变,多表现为 ST 段压低。这与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异常导致心肌代谢和电活动改变有关,ST 段压低程度和形态也因个体差异和早搏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
发现室性早搏心电图表现后,应进一步评估病情。日常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减少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摄入。同时,需积极配合医生检查,明确早搏原因,按医嘱进行治疗,定期复查心电图,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