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毒粘膜炎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发的口腔、咽喉等部位黏膜病变,常见于一期、二期梅毒,表现形式有黏膜斑、扁平湿疣等。
1. 黏膜斑:多在二期梅毒时出现,好发于口腔黏膜,如唇、颊、牙龈、舌等部位。表现为灰白色、圆形或椭圆形斑片,直径 0.5 - 2cm,边界清楚,表面湿润,周围有暗红色晕。一般无明显疼痛,患者常因偶然发现就诊。
2. 扁平湿疣:也是二期梅毒的典型表现,可发生于肛周、外生殖器等皮肤黏膜交界处,也可累及口腔黏膜。外观为多个或成群的扁平丘疹,表面湿润、柔软,可融合成斑块状,境界清楚,表面有灰白色分泌物,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强。
3. 梅毒性咽炎:在一期、二期梅毒阶段均可出现,患者可感觉咽部不适、疼痛,吞咽时症状可能加重。检查可见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有时可见黏膜斑。
4. 梅毒性喉炎:相对较为少见,多发生于二期梅毒。患者可出现声音嘶哑,严重时甚至失音,喉部检查可见喉部黏膜红肿,有时可见黏膜斑。
5. 梅毒性舌炎:常发生于梅毒病程较长者。舌面可出现乳头萎缩,舌背黏膜光滑,有时可见浅糜烂,还可能伴有沟纹,患者可感觉舌部疼痛、味觉减退等。
梅毒粘膜炎具有较强传染性,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足量、规范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等。治疗后需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同时,患病期间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增强机体抵抗力,利于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