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颗粒物通常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但并非一定会引发肺癌。细颗粒物是大气中粒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其成分复杂,来源广泛。
细颗粒物可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很容易被吸入人体并抵达肺部深处。这些微小颗粒进入肺部后,会在肺泡表面沉积,长期积累会对肺部组织造成持续性刺激和损伤。肺部细胞在反复受损和修复的过程中,基因可能发生突变,进而增加患癌几率。而且细颗粒物上吸附的多种有害物质,如多环芳烃等,本身就具有致癌性,它们进入人体后会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促使癌细胞的产生和发展。
除了对肺部直接的致癌影响,细颗粒物还可能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后,难以有效识别和清除体内异常细胞,使得癌细胞有更多机会生长和扩散。
日常生活中,为减少细颗粒物对健康的危害,在雾霾天气应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如需外出可佩戴具有防护功能的口罩。同时,在家中可使用空气净化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也有助于增强身体对有害物质的抵抗力。若出现呼吸道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