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水肿常由肺部感染、左心衰竭、吸入有害气体、高原反应、输液过多等引起。
1. 肺部感染:肺部遭受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引发炎症,炎症刺激导致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到肺泡和肺间质,从而形成肺水肿。需积极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同时给予吸氧、止咳祛痰等对症支持治疗。
2. 左心衰竭:左心功能下降,心脏泵血能力减弱,导致肺静脉压力升高,血液回流受阻,进而引起肺毛细血管内压力升高,液体漏出形成肺水肿。应采取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措施,减轻心脏负荷,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肺部淤血状况。
3. 吸入有害气体:如氯气、氨气等有害气体被吸入呼吸道,会损伤呼吸道和肺泡黏膜,使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肺水肿。需立即脱离有害气体环境,给予吸氧,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
4. 高原反应:在高原地区,由于气压降低、氧气含量减少,身体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缩,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水肿。应尽快转移至低海拔地区,给予吸氧,严重者可使用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
5. 输液过多: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超过了心脏的负荷能力,导致肺循环血量增加,引起肺水肿。需控制输液速度和量,必要时使用利尿剂促进液体排出。
日常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有基础疾病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体检,遵循医生的建议,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肺水肿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