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要注意康复时机、康复方法、心理干预、并发症防治、日常生活管理等。
1. 康复时机:脑梗死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展康复治疗,一般在发病后 1 周左右,只要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症状不再进展即可开始,早期康复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 康复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包括物理治疗如运动疗法、按摩等,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作业治疗针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言语治疗帮助存在言语障碍患者恢复语言交流能力;吞咽训练改善吞咽功能,降低误吸风险。
3. 心理干预:脑梗死患者常因身体功能障碍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康复积极性和效果。需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帮助。
4. 并发症防治: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长期卧床易导致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需定期翻身、拍背,进行肢体被动活动等预防措施。
5. 日常生活管理:患者在康复期间要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遵循低盐、低脂、低糖原则,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限酒,适当进行康复训练,避免过度劳累。
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嘱咐定期复查,调整康复方案,以促进身体更好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