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脸上长疱疹通常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接触性皮炎引发、自身免疫性疱病等因素引起。
1.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是常见病因,多由HSV - 1型病毒引起,可通过直接接触如亲吻、共用餐具等传播。常在发热、劳累、月经期等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发作,好发于口唇周围,初起为红斑,迅速发展为簇集性小水疱,疱液清亮,一般1 - 2周可自愈,但易复发。
2.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神经痛。发病前局部皮肤可有感觉过敏或神经痛,随后出现红斑、水疱,水疱群之间皮肤正常,一般不超过身体中线,病程2 - 3周,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者病程可能延长。
3. 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曾经患过水痘,病毒潜伏在体内,当免疫力降低时可被激活。表现为局部皮肤出现带状分布的疱疹,疼痛较为剧烈,尤其在老年人中,疼痛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影响生活质量。
4. 接触性皮炎引发:接触某些刺激性物质或过敏原后,脸部皮肤出现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出现水疱。常见的接触物有化妆品、染发剂、某些植物等,有明确的接触史,去除接触物并进行相应治疗后可逐渐好转。
5. 自身免疫性疱病:相对罕见,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皮肤组织导致。如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等,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水疱,疱壁薄易破,病情常较严重,需要系统的治疗和长期的管理。
脸上长疱疹后,要保持脸部清洁,避免搔抓以免继发感染。饮食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睡眠,以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恢复。同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