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合的伤口阵阵刺疼可通过服用止痛药物、冷敷热敷、放松心情、调整体位、使用镇痛设备等方法止痛。
1. 服用止痛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可根据疼痛程度选择合适药物。轻度疼痛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能抑制体内炎症反应,减轻疼痛。中度至重度疼痛,可能需使用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等,但此类药物有一定成瘾性和副作用,需谨慎使用。
2. 冷敷热敷:伤口缝合初期,一般在 24 - 48 小时内,可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伤口周围,每次 15 - 20 分钟,每天 3 - 4 次,能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肿胀和疼痛。48 小时后,可改为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温度以能耐受为宜,每次 15 - 20 分钟,每天 3 - 4 次,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伤口愈合,缓解疼痛。
3. 放松心情:精神紧张会使身体对疼痛更加敏感。可通过听舒缓音乐、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转移注意力,降低大脑对疼痛的感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伤口刺痛。
4. 调整体位:避免压迫伤口,找到舒适体位,减轻伤口所受压力。如四肢伤口,可适当抬高肢体,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腹部伤口,避免弯腰、剧烈活动,防止伤口受到牵拉。
5. 使用镇痛设备:部分医院有镇痛泵等设备,通过持续或按需给药,能有效缓解伤口疼痛。还有经皮神经电刺激仪,通过电极片贴在伤口周围皮肤,发出微弱电流刺激神经,起到止痛作用。
伤口疼痛期间,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和感染。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促进伤口愈合。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伤口感染、愈合不良等问题,并遵医嘱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