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织性炎是一种由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皮肤、肌肉、阑尾等部位。
1. 病因:主要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该菌能分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等,可降解疏松结缔组织中的透明质酸、溶解纤维素,使得细菌易于在组织内扩散,引发蜂窝织性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可引起,但相对少见。
2. 发病部位:皮肤是常见发病部位,多因局部皮肤损伤后细菌侵入引发,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边界不清;肌肉蜂窝织性炎常因深部组织损伤感染所致,可出现肌肉肿胀、压痛等;阑尾蜂窝织性炎多由阑尾管腔阻塞后细菌繁殖引发,会有右下腹痛等症状。
3. 病理特征:炎症区域呈现弥漫性化脓性改变,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间隙内充满脓性渗出物,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不清。
4. 临床表现: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病变范围较广,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显。严重时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白细胞计数升高等。
5. 治疗: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和剂量。对于形成脓肿的患者,需及时切开引流,排出脓液。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损伤,积极治疗局部感染病灶。一旦出现疑似蜂窝织性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促进病情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