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部位感染通常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和器官/腔隙感染三种类型。
切口浅部组织感染主要涉及皮肤和皮下组织。手术之后,若这些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状况,很可能就是发生了此类感染。这一般是由于手术过程中消毒不彻底,外界细菌侵入切口浅部,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繁殖,从而引发感染症状。
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累及筋膜和肌层等深部组织。当感染深入到这个层面时,症状往往比浅部组织感染更严重,可能伴有发热、深部疼痛加剧等表现。多是因为手术操作过程中对深部组织造成损伤,局部抵抗力下降,细菌得以乘虚而入并在深部组织滋生。
器官/腔隙感染则是指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者腔隙出现感染。这种感染会影响相应器官的正常功能,导致一系列与该器官相关的症状。比如腹部手术若引发腹腔内器官/腔隙感染,可能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这通常是手术中污染了器官或腔隙,或者术后引流不畅等因素,使得细菌在其中大量繁殖引发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术后要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外界细菌再次侵入。同时,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合理饮食,增强自身抵抗力,以促进伤口愈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若出现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并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