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疾病,由多种原因引发,也有多种治疗方法。
一、鼻息肉的原因:
1. 感染因素:鼻腔和鼻窦的慢性炎症,如鼻窦炎长期发作,炎症刺激鼻黏膜,促使鼻黏膜反复充血、水肿,逐渐形成息肉样变。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持续释放的炎性介质会破坏鼻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增加鼻息肉发生风险。
2. 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患者,机体对过敏原产生过度免疫反应,释放组胺等化学物质,导致鼻黏膜水肿。长期反复的过敏发作,鼻黏膜的水肿状态难以恢复,进而发展为鼻息肉。
3. 解剖异常:鼻中隔偏曲等鼻腔解剖结构异常,会影响鼻腔的正常通气和引流,使得鼻黏膜长期处于异常的压力和气流环境中,容易引发鼻黏膜的增生和息肉形成。
4. 遗传因素:部分鼻息肉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某些特定的基因变异可能增加个体对鼻息肉的易感性。
2.鼻息肉的建议
1. 药物治疗:对于初发较小的鼻息肉,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减轻鼻黏膜炎症和水肿,抑制息肉生长,部分患者息肉可缩小甚至消失。还可配合使用黏液促排剂,促进鼻腔分泌物排出,改善鼻腔功能。
2.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息肉较大严重影响鼻腔通气和鼻窦引流的患者,通常采取手术治疗。目前多采用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术,该手术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切除彻底等优点。
治疗后要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鼻腔的恢复情况和有无复发迹象。按要求规范使用药物,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保持鼻腔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但注意冲洗力度和方法要正确。同时,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鼻息肉复发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