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打呼噜可能是腺样体肥大、上呼吸道感染、鼻腔分泌物堵塞、扁桃体肿大、喉软骨发育不良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药物治疗、清理鼻腔、手术治疗等。
1. 腺样体肥大:腺样体因炎症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导致气道狭窄,引起打呼噜。若症状较轻,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鼻渊通窍颗粒等药物治疗,减轻腺样体炎症与肿胀;若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需考虑手术切除腺样体。
2. 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上呼吸道炎症,致使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气道受阻出现打呼噜。针对病毒感染,一般对症治疗,可遵医嘱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缓解发热、流涕等症状;若合并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抗菌药物治疗。
3. 鼻腔分泌物堵塞:发烧时鼻腔分泌物增多,若未及时清理,堵塞鼻腔导致打呼噜。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鼻,软化分泌物,再用婴儿专用吸鼻器轻轻吸出;也可通过热敷鼻根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鼻塞,减少分泌物堵塞。
4. 扁桃体肿大:扁桃体受病原体侵袭发生炎症肿大,使气道空间变小,引起打呼噜。可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喷雾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蓝芩口服液等药物减轻扁桃体炎症;若扁桃体反复肿大,影响呼吸,必要时需手术切除。
5. 喉软骨发育不良:宝宝喉软骨发育不完善,在发烧时喉部肌肉松弛,加重气道狭窄,出现打呼噜。平时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多晒太阳,促进喉软骨发育;一般随着年龄增长,喉软骨逐渐发育成熟,打呼噜症状会自行缓解。
日常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润,让宝宝多休息、多饮水,饮食清淡易消化。密切观察宝宝症状变化,若打呼噜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呼吸困难、反复发热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