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通常是会传染的。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当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接触到皮肤、黏膜时,尾蚴可迅速侵入人体,进而引发感染。在一些血吸虫病流行区域,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血吸虫在钉螺体内发育繁殖,成熟后释放出尾蚴到水中。人或动物接触到这种被污染的水,就有感染的风险。
而且,血吸虫病患者和病畜的粪便中含有血吸虫卵,若这些粪便未经妥善处理污染了水源,又会形成新的传染源,使得更多的人接触到被污染的水后感染血吸虫病。另外,人与人之间虽然一般不会直接传播,但如果处于共同接触疫水的环境中,就都有被感染的可能性。
日常生活中,在血吸虫病流行区,要尽量避免接触不明来源的水域,尤其是稻田、沟渠等可能存在疫水的地方。如需接触,应做好防护措施,比如穿防护服等。对于有血吸虫病流行风险的地区,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灭螺、粪便管理等防控工作。一旦怀疑感染血吸虫病,应及时就医检查,遵循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争取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