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判断脚崴是扭伤还是骨折可从疼痛程度、肿胀情况、活动受限、畸形表现、骨擦音或骨擦感等方面入手。
1. 疼痛程度:扭伤通常是较为明显的疼痛,多为钝痛或酸痛,在活动脚踝时疼痛会加剧,但一般在可忍受范围内。而骨折引发的疼痛极为剧烈,往往难以忍受,甚至可能使人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
2. 肿胀情况:扭伤后,局部会较快出现肿胀,主要是由于软组织损伤导致的充血水肿。肿胀程度相对较轻,范围多局限在扭伤部位周围。骨折时,肿胀出现迅速且程度严重,可能在短时间内整个脚踝都明显肿胀,因为骨折断端出血以及周围组织损伤严重。
3. 活动受限:扭伤后,脚踝仍可进行一定程度的活动,只是活动时疼痛会加重,部分动作可能因疼痛而受限,但一般不会完全无法活动。骨折时,脚踝的活动会受到极大限制,基本无法正常行走或进行大幅度的踝关节活动。
4. 畸形表现:扭伤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畸形,外观基本保持正常。骨折则可能导致脚踝部位出现畸形,比如局部凸起、关节变形等,这是由于骨折断端移位造成的。
5. 骨擦音或骨擦感:扭伤不会出现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时,若移动受伤部位,有时能感觉到骨折断端相互摩擦产生的骨擦音或骨擦感,但不要刻意去尝试寻找这种感觉,以免加重损伤。
脚崴后若难以自行准确判断,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诊断。在恢复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过早活动加重损伤。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治疗和康复训练,以促进损伤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