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可能会有贫血、脾肿大、脑型疟、黑尿热、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
1. 贫血: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繁殖,会导致红细胞破裂,引发溶血,同时骨髓造血功能也会受到抑制,使得红细胞生成减少,进而造成贫血,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
2. 脾肿大:疟疾反复发作会使脾脏单核巨噬细胞增生,脾脏充血,从而导致脾肿大。早期脾脏质地较软,随着病情进展,脾脏可逐渐变硬。
3. 脑型疟:是恶性疟的严重临床类型,疟原虫在脑部微血管内聚集、阻塞,导致脑组织局部缺氧、变性、坏死,患者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谵妄、昏迷等症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4. 黑尿热:是由于疟原虫感染引发的急性血管内溶血,红细胞破裂后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经过代谢形成含铁血黄素,随尿液排出,使尿液呈黑色。患者还会伴有高热、寒战、腰痛等症状。
5. 急性肾衰竭:严重的疟疾感染可导致肾脏缺血、缺氧,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引起急性肾衰竭,出现少尿、无尿、氮质血症等表现。
疟疾患者应及时就医并严格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按时按量服药,以确保彻底清除疟原虫。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要做好防蚊措施,防止再次感染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