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穿后发热可能由穿刺部位吸收热、感染、创伤应激反应、脱水、药物不良反应等引起。
1. 穿刺部位吸收热:肝穿后局部组织损伤,渗出物等吸收可引起低热,一般体温不超过 38℃,多在 3 天内自行缓解,通常无需特殊处理,适当休息、多饮水即可。
2. 感染:包括穿刺部位感染、腹腔感染等,多因操作过程未严格遵循无菌原则等导致,除发热外可能伴有局部疼痛、红肿等,需使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必要时对感染部位进行处理。
3. 创伤应激反应:肝穿作为有创操作,机体受到创伤刺激后可出现应激性发热,一般体温波动在 38℃左右,持续时间较短,可通过适当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睡眠等促进恢复。
4. 脱水:肝穿后若未及时补充水分,导致机体脱水,也可能引起发热,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后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
5. 药物不良反应:若肝穿后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导致发热,需及时告知医生,根据情况调整用药或进行相应对症处理。
肝穿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防止感染。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若出现发热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