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尿蛋白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免疫吸附治疗、血浆置换治疗、肾移植手术等。
1. 一般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减少活动量,防止病情加重。同时要注意防晒,避免紫外线刺激诱发疾病活动。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因为高血压、高血糖会加重肾脏负担,不利于尿蛋白的控制。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规律作息,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持身体内环境稳定,减轻肾脏的损伤,从而对控制狼疮性肾炎尿蛋白有积极作用 。
2. 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环磷酰胺胶囊、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醋酸泼尼松片可抑制免疫反应,减轻肾脏炎症,减少尿蛋白漏出。环磷酰胺胶囊能抑制淋巴细胞增殖,调节免疫,改善肾脏免疫损伤状态。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可选择性抑制淋巴细胞嘌呤合成,抑制免疫细胞活化,减轻肾脏免疫炎症,进而降低尿蛋白水平,对狼疮性肾炎病情控制有重要意义。
3. 免疫吸附治疗:通过免疫吸附柱,选择性地吸附血液中的致病抗体、免疫复合物等,能快速清除体内异常免疫物质,减少免疫反应对肾脏的损伤。对于狼疮性肾炎患者,可有效降低体内与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水平,改善肾脏的免疫微环境,从而减少尿蛋白的产生,缓解肾脏病变。
4. 血浆置换治疗: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分离出血浆和细胞成分,弃去含有致病物质的血浆,再将细胞成分与新鲜血浆或代用品回输体内。可迅速清除血液中的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等有害物质,减轻肾脏的免疫损伤,改善肾脏功能,减少尿蛋白从肾脏滤出,对狼疮性肾炎病情的控制有较大帮助。
5. 肾移植手术:当狼疮性肾炎发展到终末期肾衰竭,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肾移植手术。通过植入健康的肾脏,替代已严重受损的自身肾脏功能,从根本上解决肾脏滤过和重吸收功能障碍问题,从而消除尿蛋白。但肾移植手术存在一定风险,术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异反应。
狼疮性肾炎患者在治疗期间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日常要注意饮食,控制蛋白质、盐的摄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保暖,预防感染,因为感染可能诱发疾病复发或加重病情。适当进行舒缓的运动,如散步等,增强体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以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