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眩晕常选用百会、风池、内关、太冲、足三里等穴位。
1. 百会: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此穴为诸阳之会,能升提气血、醒脑开窍,可有效改善眩晕引发的头部昏沉等不适症状,对各种类型眩晕均有较好疗效。
2.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风池穴可祛风通络、清利头目,能缓解因外感风邪或肝阳上扰等导致的眩晕,减轻头晕及头颈部不适。
3.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内关能宽胸理气、和胃降逆,对于眩晕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4.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1、2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太冲为肝经原穴,可平肝潜阳、清肝泻火,对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如头目胀痛、口苦咽干等有显著效果。
5.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足三里能健脾和胃、益气养血,可改善因气血不足导致的眩晕,增强身体整体的气血供应。
眩晕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期间,要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与过度劳累。饮食上,尽量清淡,减少油腻、辛辣及刺激性食物摄入。适当进行舒缓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同时,需按医生要求定期复诊,以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