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
1.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控制并发症,如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控制心力衰竭症状;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降低栓塞风险;合理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等,通过药物维持心脏功能稳定,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 手术治疗: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重要手段,包括瓣膜修复术和瓣膜置换术。瓣膜修复术尽可能保留自身瓣膜结构和功能,对心脏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瓣膜置换术则适用于瓣膜严重损坏无法修复的情况,可选用机械瓣或生物瓣,机械瓣耐久性好但需终身抗凝,生物瓣无需长期抗凝但使用寿命有限。
3. 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如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通过导管技术将球囊送至病变瓣膜处,扩张球囊以改善瓣膜狭窄程度,提高心脏血流动力学状态,为部分患者提供了非手术治疗的选择。
心脏瓣膜病患者在治疗后要注重日常护理,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控制盐和水分摄入,减轻心脏负担。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嘱咐定期复查,及时了解心脏功能和瓣膜情况,以便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情稳定,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