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涉及症状表现、血液检查、骨髓穿刺、影像学检查、治疗手段等。
1. 症状表现: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骨痛,多在腰骶部、胸部等部位,活动或负重时加重;还会有贫血症状,如乏力、头晕等;反复发生感染,像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以及肾功能损害,出现蛋白尿、水肿等。
2. 血液检查:通过血常规可发现贫血,血沉明显增快。血清蛋白电泳能检测到异常的M蛋白,免疫固定电泳可进一步明确M蛋白的类型。还需检测肾功能、血钙等指标,了解身体整体状况。
3. 骨髓穿刺: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抽取骨髓样本,在显微镜下观察浆细胞的比例和形态。若浆细胞比例超过10%,且有形态异常,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4.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发现溶骨性病变,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透亮区。CT和MRI能更清晰地显示骨骼病变的范围和软组织受累情况。
5. 治疗手段:包括化疗,常用药物有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等;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提高缓解率和生存率;对于有骨痛等症状的患者,可进行姑息性放疗缓解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防止因骨质破坏导致骨折。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按时服药,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