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疼痛常见原因有创口正常愈合反应、创口感染、干槽症、邻牙损伤、牙槽骨损伤等。
1. 创口正常愈合反应:拔牙后创口处会有生理性炎症反应,机体启动自我修复机制,创口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一般疼痛较轻,随时间逐渐缓解。可适当冰敷,每次15 - 20分钟,间隔1 - 2小时,减轻局部充血水肿,缓解疼痛。
2. 创口感染:拔牙后口腔卫生不良,细菌侵入创口引发感染,炎症刺激导致疼痛。表现为创口红肿、疼痛加剧,严重时有脓性分泌物。需加强口腔清洁,使用漱口水含漱,必要时遵医嘱口服抗生素控制感染。
3. 干槽症:多在拔牙后2 - 3天出现,创口内血凝块脱落、分解,牙槽骨暴露于口腔细菌环境中,引发剧烈疼痛并向耳颞部放射。应及时就医,在局部麻醉下彻底清创,重新填入碘仿纱条促进愈合。
4. 邻牙损伤:拔牙过程中操作不当可能损伤邻牙,导致邻牙疼痛。需对损伤邻牙进行检查评估,根据损伤程度进行相应治疗,如调磨、补牙等。
5. 牙槽骨损伤:拔牙时用力不当等可造成牙槽骨骨折或损伤,引起疼痛。需复位固定牙槽骨,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拔牙后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严格按照医生嘱咐定期复诊,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