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猩红热和手足口病在病因、症状、传播途径、高发人群、治疗方式上存在不同。
1. 病因: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 。
2. 症状:猩红热起病急,发热、咽峡炎、草莓舌为其典型症状,全身会出现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退后会有明显脱屑;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多数患儿伴有发热,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3. 传播途径:猩红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皮肤伤口或产道等接触传播;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也可感染。
4. 高发人群:猩红热多见于5到15岁儿童;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
5. 治疗方式:猩红热主要采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疗程一般为7到10天;手足口病多为自限性疾病,主要是对症治疗,如发热时给予退热药物,出现并发症时进行相应处理。
日常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对于猩红热和手足口病患儿,应及时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家长需遵医嘱做好护理和治疗工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