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中,屈光不正是指患者存在近视、远视或散光的现象。若患者被确诊为屈光不正,则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医嘱定时进行检查。年龄、用眼情况、病况等因素均会对屈光不正患者的检查频率和间隔时间造成影响,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详细信息。
1.六岁以下的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患有屈光不正的该类患儿需每隔三个月进行一次复查。若患儿患有远视,则会影响眼部的立体成像效果,继发引起患儿斜视,该类患儿需额外佩戴相应的矫正眼镜。
2.六岁至十二岁儿童的眼部仍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确诊屈光不正的该类患儿往往会因为进行长时间看电视、手机、电脑、书本等过度用眼活动,造成眼部度数快速上涨;因此患有屈光不正的该类患儿需每隔六个月进行一次复查。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可以通过增加户外活动,坚持每日做眼部按摩,食用柚子、菠菜、瘦肉等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增加眼部新陈代谢的速度,改善屈光不正的情况。
3.十二岁以上儿童的眼部虽然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但该类儿童往往会因为学习负担过重、压力过大而造成屈光不正愈发严重;确诊屈光不正的该类患儿需每隔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视力检查。若患儿视力情况变化明显,则家长需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寻求医生的建议,并及时为患儿更换合适的镜片。
综上所述,患有屈光不正的患儿需每隔三个月、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检查,预防视力增长过快。除此以外,患者平日还需注意用眼姿势,减少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多进行户外运动,放松眼部肌肉,从而改善屈光不正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