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说伤寒这种疾病,这是一种肠道传染病,由伤寒杆菌感染引起。但是很多人不了解副伤寒,甚至将副伤寒与伤寒混淆。副伤寒是一种由沙门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沙门杆菌可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三种。如果是甲型和乙型引起的,其症状与伤寒相似,不容易区分。副伤寒多发生于儿童群体,患者会出现持续高热、腹部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那么治疗副伤寒的药物有哪些呢?
1.氟喹诺酮类药物。这是临床上很常用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药效强的特点。这种药需口服,吸收效果好,可在体内广泛分布,是治疗副伤寒的首选药物。常用的氟奎诺酮类药物有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患者需坚持一个疗程,大概是两周。儿童和孕妇患者需要谨慎服用,减少用药剂量。
2.头孢菌素类。用于治疗副伤寒的头孢菌素类主要是第2代头孢菌素和第3代头孢菌素,这类药物见效快,胆汁浓度高,可减少复发率。头孢菌素类比较适合耐药菌株,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3.氯霉菌。氯霉菌多用于非耐药菌株,患者在接受该药物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血象,如果白细胞数量明显降低,需要及时停药,并更换其他抗菌药物。这种药物对带菌者没有效果,婴幼儿患者血液疾病患者要谨慎使用。
4.氨苄西林。如果患者对氯霉菌产生耐药性,或者无法使用氯霉菌,可选择氨苄西林来治疗。如果用该药物来治疗副伤寒,疗程不能短于两周。
5.其它药物。耐药菌株导致的副伤寒还可以用阿米卡星和利福平进行治疗,但是要留意药物对肝肾的毒副作用。
副伤寒具有传染性,传染方式主要是消化道传染,很多患者有不洁饮食史。这种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可联合多种药物进行治疗,预后较好。如果存在肠道大出血的现象,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果并发肠穿孔、心肌炎、严重毒血症,病死率较高,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控制病情。要预防该病平时一定要注意饮食健康,避免喝生水、吃不干净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