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供血不足可引起心慌、胸闷、全身无力、精神疲惫等诸多症状,时间长了还会引起更多并发症。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查找病因,根据病因采用针对性的方法治疗。而中医艾灸法是常用的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的方法之一,总结认为,艾灸以下四个穴位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的效果比较好:
1.心俞穴:艾灸这个穴位能起到理气宁心效果,可改善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心绪不宁等症候。施灸时可采用温和灸法,具体艾灸时患者需保持平躺姿势,放松全身,施灸者把点燃的艾条对准患者心俞穴,与其皮肤保持1.5~3厘米的距离施灸,以患者感到局部温热和舒适为度。每日艾灸1次即可,每次艾灸15分钟左右。
2.至阳穴:本穴具有理气宽胸效果,心脏供血不足患者艾灸时宜采用温和灸法。具体艾灸时,患者先取俯卧位准备好,施灸者把点燃的艾条与患者的皮肤保持1.5~3厘米的距离,对准穴位艾灸15分钟左右即可。
3.内关穴:本穴受艾灸刺激后可以起到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适当艾灸能改善心脏供血不足,艾灸时同样可采取温和灸法,但患者在艾灸时应取坐位准备好,每日艾灸1次即可,每次可连续艾灸15分钟左右。
4.膻中穴:本穴不仅可改善心脏病和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胸部和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候,还可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咳嗽、呃逆、过胖、过瘦、乳腺炎。而艾灸本穴治疗心脏供血不足时宜采取温和灸法,每日艾灸1次,每次艾灸15分钟左右。
虽然艾灸具有稳定的疗效,但心脏供血不足患者不能单纯依赖艾灸法治疗,最后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综合全面的方法进行治疗。尤其平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合理补充营养物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能太过紧张或焦虑,以免影响恢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