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内科> 心血管内科> 脑血管疾病 > 慢性脑供血不足如何诊断 慢性脑供血不足诊断方法

慢性脑供血不足如何诊断 慢性脑供血不足诊断方法

更新时间:2020-07-28 09:39:56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一种大脑疾病,指的是血液流动减慢低于正常的生理需求量,所以引起轻度的脑功能障碍。患者朋友的学习能力下降,长期处于失眠的状态,这种症状一般持续在两个月以上,影响生活质量。那么诊断脑供血不足的方法有哪些呢?

1.检查血管

脑动脉硬化或者原发的血液疾病是引起脑供血不足的重要因素,医生一般会对病人进行血液检查,根据血脂的浓稠程度等因素,判断是否产生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等原发疾病。医务人员还会使用仪器观察脑灌注动脉是否产生血管杂音。

2.观察症状

人们在出现大脑疾病之后会有各类症状,为了判断身体是否产生慢性脑供血不足病变,专业的医生一般会进行体格检查,比如和病人交谈,观察神情,判断病人是否产生头晕、头痛以及记忆力减退等身体反应。

3.影像检查

影像检查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是利用超声波或者射线,观察是否产生动脉狭窄以及局部硬化现象,比如核磁共振检查,x光片检查等。人们在检查之前需要取下身体的某些物质,包括钥匙、手机等。

4.脑血管造影

医生向患者的大脑内注射造影剂,可以显示脑内动脉以及颈部血管的血液流动状态,确定是否产生狭窄以及具体的位置,这种检查方式具有简便快捷以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大家在接受检查前,必须做过敏实验,术前30分钟需要注射苯巴比妥。

现在的医疗技术以及水平不断提高,检查脑供血不足的设备以及方式越来越多,大家必须到正规的公立医院接受检查,避免没有经验的医生误判病情。在确认检查结果之后,患者应使用软化血管以及阿司匹林等药物稳定斑块,平时应当控制饮食,可以服用活血通络的中药进行治疗。​

审编医生
许金云呼吸内科 主任医师 医院:枣庄市胸科医院

主治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肺炎,胸腔积液,支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