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供血不足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心肌肥厚、贫血、低血压等引起。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由于脂质代谢异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积在冠状动脉内膜,形成粥样斑块,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影响心脏供血。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调脂等药物,严重时可能需介入或搭桥手术。
2. 血管痉挛:多因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等诱发,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导致血管收缩,减少心脏供血。要注意避免诱因,保持情绪稳定,注意保暖,必要时使用解除血管痉挛的药物。
3. 心肌肥厚:长期高血压等因素使心肌负荷增加,心肌细胞代偿性肥大,导致心肌需氧量增加,而供血相对不足。积极控制血压,选用合适降压药,改善心肌重构。
4.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携氧能力下降,心脏为满足机体需求需加快泵血,加重心脏负担且供血不足。明确贫血原因,针对性治疗,如补充铁剂、维生素B12等,加强营养。
5. 低血压:血压过低,心脏灌注压不足,影响心脏血液供应。适当增加盐和水的摄入,加强锻炼,必要时使用提升血压的药物。
日常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均衡饮食,定期体检,出现不适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治疗和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