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血液循环不好病因较为多样,一般可分为动脉问题与静脉问题。当血管出现破裂、狭窄、扩张、闭塞、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等情况时,则会对下肢循环造成影响,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接下来是对下肢循环不好的主要症状的介绍。
1.疼痛:肢体疼痛是下肢循环不好最常见的症状,通常分为持续性和间歇性两类。由血管疾病引发的间歇性疼痛可分为三种类型:(1)体位性疼痛:当患者患有动脉阻塞性疾病时,若抬高肢体疼痛会加重,肢体下垂疼痛会减小。静脉疾病与动脉疾病则相反,抬高肢体疼痛减小,肢体下垂疼痛则加重。(2)问歇性跛行:当患者患有静脉功能不全或慢性动脉阻塞时,步行时小腿可能会疼痛,迫使患者停下,休息后方能缓解疼痛。(3)温度差性疼痛:寒冷环境刺激下血管会收缩痉挛,使得疼痛加重,而热环境下血管会扩张,使得疼痛减轻。病情后期的血管疾病甚至伴有静息痛,即静息状态下仍产生持续的疼痛。
2.水肿:若患者静脉回流有障碍,则比较容易引起身体浮肿且胀痛,小腿和踝部是身体浮肿最明显的部位。浮肿的同时皮肤颜色可能变深或产生溃疡。
3.感觉异常:久站或行走后,肢体会出现异常的沉重疲倦感,肢体皮肤出现蚂蚁爬、针刺、麻木等异常的感觉,在休息后症状消失。
4.皮温变化:患者若患有动脉阻塞,皮肤温度多降低,若患有静脉阻塞,皮肤温度多升高。
5.色泽改变:皮肤变薄发亮、呈苍白的、皮肤粗糙、暗红、干燥、局部出现溃疡等。
以上是对下肢循环不好主要症状的详细介绍,主要有疼痛、水肿、皮温变化等。患者平时需多运动,特别要注意对小腿肌肉的锻炼。如果患者需久站或久坐,建议使用医用弹力袜,同时要注意戒烟,保持饮食清淡和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