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尿崩症,一般认为该病是遗传性的,但也可由药物或疾病引起肾脏的病变。它的主要症状包括过度口渴和排泄大量尿液。患者在发现身体异常后,要及时就医检查,诊断主要依据血液和尿液检查。患者不要盲目处理,避免耽误最佳救治时机。下面介绍一些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轻度患者要定期补充大量的淡水和无机盐。为了防止脱水,肾性尿崩症患者一旦感到口渴就必须喝足够的水。患者要饮用足够的水,这样病人脱水的可能性会变小。肾性尿崩症患者几个小时不喝水会导致严重脱水。
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和噻嗪类利尿剂可用于治疗该病。非甾体抗炎药和噻嗪类利尿剂通过不同的机制增加肾脏重新吸收的钠和水的量,这些微弱的变化可以减少尿液的产生。吲哚美辛与双氢克尿塞并用时,也可使尿量明显减少。
3.对症治疗。尿崩症可能是由于中枢性疾病和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等原因。原发性中枢性尿崩症的治疗方法是补充抗利尿激素,如去氨加压素。对于继发性尿崩症,在确定肿瘤或炎症原因后,进行肿瘤治疗或消炎治疗,也能采用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患者要保持充足的营养。要补充水分,保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减少糖和盐的摄入。低盐饮食,控制水和蛋白质的摄入。应以高钾低钠饮食为主,预防电解质紊乱。要多注意皮肤的弹性和干燥程度。
以上就是肾性尿崩症的相关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等,患者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而选择最佳方案来治疗尿崩症。要避免熬夜,否则会给肾带来更大负担。患者多加进行康复训练,并积极地预防再次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