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都是常见的新生儿黄疸疾病,但是对于这两种疾病很多人难以区分,经常出现错误的医治情况。要想避免这一情况再次发生,就要全面了解母乳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不同,只有根据这些才能做到准确判断,科学医治。具体详细不同介绍如下:
第一、疾病诱因
母乳性黄疸诱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母乳喂养不当或母乳摄入不足有关。而病理性黄疸的诱因主要有感染、缺氧、酸中毒、胆道闭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第二、典型症状
母乳性黄疸的症状主要有皮肤发黄、大便呈金黄色或棕色等。病理性黄疸的症状较为复杂,主要有皮肤发黄、巩膜发黄、全身发黄等。甚至有些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如嗜睡、反应差、肢体抖动、抽搐、发热、面色苍白等。
第三、检查诊断
母乳性黄疸的诊断很简单,只要通过血生化检查就能基本确定病因,进行对症医治。而病理性黄疸的诊断很复杂,需要经过多项检查才能综合确定,如体格检查、血清总胆红素检查、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超声检查等。
第四、治疗方法
母乳性黄疸具有较强的自愈性,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而病理性黄疸不同,此病较为严重,需要经过正规的科学方法进行医治。如免疫球蛋白治疗、换血治疗、光照治疗等,都能帮助改善病症,减轻不适。
根据这四点,就能准确区分母乳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做到对症医治。但是要注意,病理性黄疸很严重,如果此病治疗不彻底的话,可能会出现后遗症。要想避免这一情况发生,就要做好疾病治疗后的相关护理,如加强喂养、避免感染、科学用药等,只有做好这些才能辅助科学方法医治,实现最佳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