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黄体生成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激素,由腺垂体细胞分泌而来。在性腺细胞中,促黄体生成素能够使胆固醇转为性激素,发挥一定的生理作用。在正常情况下,促黄体生成素会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卵巢疾病、长期服用避孕药等可导致促黄体生成素降低。那么,促黄体生成素低如何治疗呢?

1.补充黄体酮。为了确定导致促黄体生成素低的具体原因,患者需要接受相关的检查,尤其是卵巢功能检查。如果检查显示黄体期体内孕激素明显降低或者有内膜分泌不良的现象,患者需进行黄体酮替代治疗。黄体酮能够有效改善月经不调,避免闭经。在使用黄体酮的过程中,一定要留意黄体酮的副作用,比如体重上升、钠水潴留等。
2.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卵泡即将成熟的时候,可以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来促进排卵,进一步刺激黄体发育,延长黄体寿命。如果促黄体生成素非常低,患者需要做中枢磁共振成像检查,检查下丘脑垂体的功能。如果发现有垂体占位病变,最好及时进行手术。
3.饮食调理。为了改善卵巢功能,患者要注意饮食,平时可以多吃豆制品、海产品、西红柿等食物,尽量不要吃生冷刺激性食物。黄豆、黑豆等含有较多的雌激素,有利于调节机体机能,患者平时可以多吃。
促黄体生成素低有较大的危害,不仅容易导致月经失调,还会造成不孕,一定要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调理。能够治疗该病的药物有黄体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要根据医生的嘱咐用药。如果存在原发病,一定要积极治疗。如果原发病是肿瘤疾病,最好及时进行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