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低血压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内科疾病,体位性低血压会导致患者突然出现头晕头痛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及时的检查和治疗,检查的方式主要是测量血压,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体位性低血压的测量方法,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体位性低血压的测量方法有哪些
1.临床上,体位性低血压主要是因为体位的改变而引发的,比如患者从平卧位或蹲位变为突然站立,进而出现脑供血不足的不适反应,这种因为体位变化所引起的低血压,就称为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的测量方法主要是先平卧位测量,然后在10分钟后变为站立位再测量,若此时患者的收缩压下降20毫米汞柱,或者是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就属于体位性低血压。此时需要及时就诊,并按照医嘱进行对症的治疗。
2.测量体位性低血压还有一种测量方法,这种测量方法需要先让患者躺下5分钟,然后测量患者的血压,再让患者改变姿势为直立姿势1分钟或5分钟。若患者的直立位血压比卧位低20毫米汞柱,而舒张压比卧位低10毫米汞柱,就属于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在儿童和老年人中十分多见。另外,α受体阻滞剂也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因此该药应该在晚上睡前服用。
体位性低血压主要是因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一些病理原因导致的。例如内分泌紊乱、脊髓疾病、长期卧床、日常活动太少的患者易患上体位性低血压。还有一些服用不良的降压药物的患者也易患该病。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食用健康营养的食物,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适当服用益气补血的中成药,这样有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
体位性低血压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较大,当患者出现头晕眼花的症状时,需要及时测量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的常用测量方式是先让患者保持平卧位10分钟,然后站位测量,如果患者的测量结果显示属于体位性低血压,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通过对症的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